辛苦趕工作,多出來的工時理應依照法規請領加班費,但多數人不清楚,其實加班費也要列在每個月的薪資總額內,公司也應當申報勞保及勞工退休金提繳工資。剛到新公司的伊穎由於還在適應環境,常常會留下來加班,因此每月都會領到一筆加班費。即使公司有明文規定加班事項,但她對加班費的計算還是有不少疑惑,若是公司未能按照《勞動基準法》支付,她該如何保障自身的權益?還有,加班費到底有沒有包含在勞保範圍內?
年輕人對存退休金無感,中年人卻又覺得存到退休目標金額很難,更多人常常在投資後懶得根據年齡來調整,而目標日期基金可一次解決這些問題。目標日期基金已經是美國退休基金的主要投資標的之一,這是因為美國國會於2006年立法把它預設為「401(k)」、「IRA」等退休基金帳戶的投資標的;此外,由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提出,投信投顧公會、證基會、集保主辦,基富通執行的「全民退休投資專案」中,目標日期基金也是重點標的。
台灣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,結婚不生小孩的頂客族越來越多,甚至單身不婚的族群也有增加的趨勢。然而,不婚、不生,並不代表就不用存退休金,畢竟只要是人,都會老,都會有無法工作的一天,因此,不論是哪一種族群,都應該要為自己的退休金做準備。
基富通4月推出退休金投資方案,鼓勵民眾自存退休金。其中提供的誘因包括免手續費、基金管理費打折,在投資成本上可說是大大的省錢,但民眾更關切的不只是能不能省錢,而是這樣的投資方案,是否真能省時、省力地提高報酬率。
新制勞工退休基金,是指由雇主每個月幫勞工提撥6%薪資到個人退休專戶,此資金由政府勞動基金代為管理操作。勞工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再加碼提撥6%,以增加退休金金額。
近半年來,多家壽險公司的失能扶助險銷售量有明顯地增加,除了因為其保費較長照險更親民外,還有因為舊保單停賣、承保從嚴等效應的持續發酵。但從台灣投保長照險的保費占整體保費收入不到1%,可見民眾的長照保障仍嚴重偏低。
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來存子女教育金或退休基金,已經是民眾最常採用的方式。不過,群益投信根據觀察卻指出,從目前多數投資人都選擇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的行為觀察,有3件事沒有搞清楚,不但讓定期定額效果打折,甚至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,這3件事為:(1)股市波動大,定期定額才有感?(2)只要長期投資,投資就一定有效果?(3)選擇經濟成長率高的股市定期定額就對了?
聽到勞保再過7年就會破產,很多勞工都以為勞退新制也會跟著破產!其實這兩個制度完全不一樣,就算勞保破產,勞工勞退金個人專戶一毛錢都不會受到影響,兩者沒有任何關連性、也沒有替代性。接下來就帶你了解勞保與勞退的差別,並且傳授1招超簡單的方法,讓你在60歲以後領到雙倍的勞退金!
到底需要存多少退休金,其實是根據你想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而定,而且只要透過非常簡單的退休規劃與3個理財行動,就能一步一步算出具體數字,並反推出從現在開始,每個月要存多少錢,讓你每天懷抱著希望與夢想,迎向悠閒豐盈又富足的美好晚年!
儲蓄是美德,但諷刺的是,伊珊靠保單強迫儲蓄之後,卻成為壓垮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。事實上有許多民眾像伊珊一樣,靠儲蓄險存錢,但為什麼最後還是無法靠儲蓄險安心養老呢?
台灣因為有全民健保在醫療的進步下,人愈活愈長壽已經是趨勢,到二○五一年,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將增加到男性八十二歲,女性到八十九歲,如果你的退休規畫只準備到八十歲,萬一自己還活者但是錢卻花光了,那麼該怎麼辦呢?當人有機會活到九十歲、九十五歲,退休金就得再多準備十年、十五年。人生就像一場賽跑,上半場你靠積極準備戰勝了職場、生活,下半場,對手換人,必須和金錢賽跑,確保準備的退休金夠用。
為減輕青壯年負擔,同時替長者的退休資金做準備,銀行公會指出,銀行開辦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俗稱「以房養老」,可提供高齡者充裕的安養資金,減輕政府與青壯年負擔,還可刺激高齡消費動能,養成最正確好概念。
對千萬勞工而言,退休金來自三根支柱,勞保與勞退存在不確定性,而且主控權掌控在別人手上!以勞保來說,政府決定勞保存亡;勞退多寡則掌控在企業雇主手中,因為雇主決定勞工的薪資與工作年限。
知名親子教育專家李偉文2018年初出了一本關於退休的書:《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》,跨足成為退休專家。角色轉換,對他來說已不是第一次,50歲前的李偉文眼看土地過度開發破壞環境生態,創立並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,活躍於環保領域,被視為環保專家。50歲以後,李偉文暢談小孩教養問題,成為親子教育專家;接近60歲時,李偉文決定把重心移轉至退休,經過長時間的閱讀、研究退休相關議題,正式出了一本談退休準備的書。
7月底的一個周末晴朗午後,高雄旗津老街上,小林帶著太太穿過絡繹不絕的觀光人潮,悠閒漫步,這是兩人的周末日常。任職於中鋼的資深員工小林,一生職涯穩定,薪水也只能用「穩定」形容。小林今年57歲,接近耳順之年,這年紀,恰巧是周邊許多友人討論起「退休」的年紀。「其實啊,我們公司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。」
今年60多歲的張媽媽,丈夫過逝後留下2間房、一些公司股權,加上自己累積近2千萬元的退休金,在仍持有收入的狀況下,目前不用為退休生活煩惱。但因為年輕時沒有做好保險規劃,在保障不足下,她擔心若未來需要長照時,會造成孩子的負擔,也憂心將來兒女會為了爭產打壞親情,在朋友建議下,張媽媽決定透過理財規劃顧問做好財產信託,解決煩惱。
在台灣當一個老人很不容易,因為年金改革讓退休年金越來越少,但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,又讓長期照護的花費越來越大,並且需要靠自己準備。尚未退休者還可以努力工作,趕快積極學習投資理財來儲備退休金,但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者,又該怎麼辦?
美河市這類的高樓建築看似風光,但背後可是犧牲了附近住戶的日照權。實地走訪,發現一對退休的老夫妻的家中被美河市影響,一天的日照時間減少很多,連簡單的盆栽植物都不太常開花,而這類的高樓建築影響日照權的案例處處可見。但2019年也有最新規定,必須要保障鄰近基地至少1小時有效日照。
政大教授張金鶚公開反對炒房,但自己在文山區有三戶房產,最近傳出砸下4千萬買新屋,張金鶚表示為了享受退休生活,以3個舊屋換新屋,意外曝光自己的換屋經濟學。
沒錢,也沒辦法老屋改建!新北市就有一名女屋主與兒子、媳婦同住頂樓與頂樓加蓋,由於房子已經達到危老改建條件,建商打算協助住戶改建新大樓,但要符合屋主室內坪數條件,加上必須負擔土增稅,等於改建得多掏200萬元,屋主因7月年金改革上路,退休金被砍,加上又離婚,根本沒動力參與。
一名早年住在新北市板橋的葉先生,結婚生子,開工廠賺錢後,全家移民出國,直到7、8年前決定退休回台,兒子在國外念完碩士後,也決定返台,沒多就結婚,並住在女方婚前購買的台北市小宅,雖然兩人雙薪,但房價飆漲,也讓他們追不上台北市房價。
房價這麼貴的時代,到底該不該買房?許多長輩更奉勸年輕人要有「存房」概念,甚至想結婚生子,似乎買房才會有定下來的感覺。但一名曾經歷房屋被法拍的李先生,就奉勸年輕人,「一定要量力而為,不然進入法拍人生,很淒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