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,2025年七都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擴大至近六年新高,其中台中市價差超過七成居冠,新北市、高雄市也突破六成。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,2020年至今,預售屋價格大幅攀升,而中古屋漲幅相對和緩,使價差逐年擴大,凸顯「買新不如買舊」的市場氛圍。此外,房市交易量也持續低迷,成交議價率居高不下,顯示價格調整已成為促成交易的主要手段。(陳韋帆)
台北市捷運宅預售屋與成屋價差統計出爐!據實價登錄,台北市各捷運周邊,預售屋與成屋平均房價差,價差最大的為信義安和站,1坪差距91.9萬元,而港墘、永春2站,房價差幅也通通在8成以上。房市專家指出,處於同地段的預售屋與成屋,因新案規劃不同,還有成屋屋齡、屋況等差距,通通都會反應到房價上。(陳韋帆)
非六都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最高十區出爐!據實價登錄,中古屋與預售屋價差最高三區,依序為基隆暖暖、安樂,以及嘉義太保,差幅均逾80%。房仲表示,基隆預售屋飆漲,主要是受惠「基隆捷運」話題及雙北通勤人口移入,而嘉義太保的飆漲,主要是因為台積電封裝廠利多,推升了房價走高。(陳韋帆)
政府為遏制預售屋炒房風氣,2023年7月1日起預售屋禁止轉讓,當時不少建商因應當時潮流推出不少「先建後售」建案,時過2年,實價登錄也陸續出現購買建案後,轉手獲利的案例,1戶價差270~582萬,但也有少數賠售案例。專家指出,購買「先建後售」建案就是購買成屋概念,多數是自用導向,但近年房價大漲,故轉手案例也是賺多賠少。(陳韋帆)
台中十大預售、中古屋價差區域出爐!台中房市在近5年榮景中新建案林立,不少區域重劃區皆搭乘科技、建設利多,預售屋價格也一路飆漲,中古屋明顯反應不及尚未跟上。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則指出,目前在關稅帝君(川普)起乩下,房市進入盤整期,漲速過快的預售屋有機會下修,而中古屋漲速未跟上區域,反而有撐。(陳韋帆)
房價居高不下,台北市新建案更是1坪動輒120萬起跳,相對便宜又據都更潛力的中古屋成為不少人的選擇,據永慶房屋新舊屋房價資料,都更效益最高的就是松山、信義、大安,1坪價差55萬起,而都更效益最差的就是士林、萬華、中正,1坪價差36萬以下。專家指出,「價差最小三區原因大不同,最麻煩的還是萬華,畢竟是傳統風化區,歷任市長未解、也難解。」(陳韋帆)
陽台坪數有登記進權狀嗎?建築法規調整下,民國71年前蓋好的房子,陽台不計入權狀坪數,在屋齡動輒4、50年的台北,許多老屋權狀上並未計入陽台坪數,出售前若無進行陽台補登,屋主的權益就會受損!過去就曾有位屋主房屋權狀中未登記陽台坪數,差點賣房時損失幾百萬!
房價居高不下,購屋族經常在「新穎的大樓」或「相對便宜的公寓」中難以抉擇,永慶房屋統計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,發現2種住宅類型,各行政區價差17.6~36.9%,其中又以永和價差最小,僅17.6%,換句話說,永和的大樓CP值最高,而三峽的價差高達36.9%,也就是三峽的公寓遠比其他行政區划算。(陳韋帆)
2023年高雄十大行政區「新舊屋單價差」出爐!實價揭露,2023年1~10月,高雄十大行政區新舊屋價差26.6%~60.5%,其中又以三民區、新興區、苓雅區價差幅度最高,三區都在55%以上。在地房仲、東森房屋高雄自由店店長李明儒表示,「近年房價高漲,高雄30坪房子,新舊屋價差1戶可達400萬,對於購屋族而言,CP值新不如舊已成為現況常態,不妨多加參考。」(陳韋帆)
擁房族也有煩惱!根據實價登錄,台北市12個行政區,新舊屋平均價差落在3.8萬~49.5萬,落差甚大,其中,共有3個行政區價差超過30萬,包括大安49.5萬、松山區43.3萬、信義區31.1萬。對於當地人來說,除非收入驚人,或者搬離該處,否則想要舊換新,難如登天。(記者:陳韋帆)
政府修法限制預售屋換約,讓部分消費者開始考慮買新成屋,但新成屋有比賣「未來價」的預售屋便宜很多嗎?根據住展雜誌統計2022年12月底預售屋、新成屋成交均價,目前宜蘭縣新成屋平均成交價比預售屋建案貴5.2萬元/坪,北台灣其他縣市如台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市、基隆市、新竹縣市,則是預售屋建案平均成交價高於新成屋建案,價差最大為新竹縣市5.1萬元/坪,最小為基隆市,僅差2,000元/坪。(記者:陳韋帆)
房價漲不停,年輕人想靠自己努力買房似乎已成為奢侈。對此,就有一名網友突發奇想,將腦筋動到凶宅上,他耳聞若居住很長一段期間內,都沒有發生問題,其「凶宅」價格便會大幅反彈,似乎有投資操作的空間,考慮買進一間凶宅賺價差。
近期高雄建案傳出有建商要求消費者每坪加上3萬元才肯交屋,建商還回應,若無法接受將依合約內容,退還一倍訂金。對此,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今年2月接受《三立新聞網》專訪時就已預言,「缺工、缺料、房價飆漲,建商將會不斷提出各種要求,不配合的消費者,最終恐面對建商強行解約,權益難顧。」。(記者:陳韋帆)
近年新屋房價不斷攀升,根據實價登錄,比較六都及新竹縣市的新屋成交均價及中古屋成交均價,台南市及高雄市新屋、中古屋價差幅度最大,新屋每坪單價高中古屋42%以上,台北市、桃園市、台中市及新竹縣市價差幅度都超過25%,僅新北市價差幅度低於20%,是六都中價差幅度最小的區域。(記者:陳韋帆)
台南房市沉寂多年,近年異軍突起,導致各行政區出現了新舊屋價差不均的情況。根據實價登錄,2021年10月~2022年3月,新舊屋價差最大的依序為仁德66.75%、歸仁65.16%次之、中西區60.91%第三。而價差最小的則是善化區, 1坪只差2.3萬、差距僅10.38%。(記者:陳韋帆)
預售屋成加價竟比成屋貴到7成!根據實價登錄,2021年台北市12個行政區中,比較預售屋與成屋的價差,價差最高的為松山區7成,其次依序為中正區44.7%、北投區37.9%,價差最低的為信義區12.9%。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,消費者、建商的「預期心理」,以及區域「屋齡」兩大因素,就會造就區域中,預售屋與成屋極大的價差。(記者:陳韋帆)
買「新、舊」房子常是購屋族最困擾的事情,但某些區域新舊價差特別大,對於預算有限的購屋族而言,中古屋將是不錯的選擇。根據台灣房屋統計,桃園市0~5年的新成屋,與5年以上的中古屋,整體價差達33.4%,其中「中壢、觀音、大溪、龍潭」落於5成上下,值得留意。(記者:陳韋帆)
家裡附近想要有百貨公司嗎?永慶房屋統計大台北區域,近3年開幕與即將開幕百貨公司中,今年1~7月百貨周邊800公尺平均房價,新北市每坪21.8萬~50.9萬可以買到,台北市則相對較貴,每坪67.3萬~98.9萬都有。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,疫情讓人們轉向「一次購足」的生活習慣,若有興趣購買「百貨宅」的消費者們不妨多加參考。(記者:陳韋帆)
台中捷運綠線將於2021年3月25日重啟試營運,不過台中房市早已掀起逐捷運而居的熱潮,不管新舊物件,幾乎全面看漲。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計綠線各站,屋齡3年內新成屋、3年以上中古屋價差,結果顯示,緊鄰七期市政中心的市政府站,新成屋平均單價達54.5萬,足足比中古屋的25.9萬高出110.4%!
根據最新實價登錄顯示,六都2020年前8月,總樓高在16樓以上的建築物社區(以下稱高層大樓),交易統計有17,332件,占全台買賣移轉件數的8.7%,顯示房市中每百位購屋者中,有將近9人挑高層大樓入手!
買公寓還大樓?預算有限該如何挑選區域及產品?房仲統整歸納,台北市「大樓」與「公寓」價差排名,第一名是信義區,每坪價差達22.6萬元,尤其大樓平均單價達每坪77.2萬元,價差第二名的是大安區,每坪價差20.7萬元;若想輕鬆入手大樓,在文山區「買公寓不如買大樓」因為兩者每坪價差不到10萬元。
近期國內疫情趨緩,防疫新生活的自住買盤出籠,對於想買新建案的人來說,最驚奇的是「房價倒掛」又更明顯了,這等於「買舊不如買新」,「買新大樓還能多買台車」,目前全台「房價倒掛」前10名區域,又以台中市北區新建案與中古屋價差達31%最明顯。
在大台北地區看屋民眾,聽到預售屋一定認為比新成屋貴,不過,在別的縣市就不一定了。以新竹市來說,今年就傳出建案有民眾排隊搶購,雖然有人質疑真假性,不過,專家分析,新竹部分地區預售案比新成屋便宜,因此對於想換屋的人,自然想搶便宜或賺未來增值房價。